首页 >> 艺考科普 >>传媒艺考科普 >> 浙江艺考:高一高二开始接触传媒类艺考来得及吗?
详细内容

浙江艺考:高一高二开始接触传媒类艺考来得及吗?



01



mmexport1550298505173.jpg

播音主持专业适合什么样的学生报考?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是中国大学特有的一个专业。在专业学习过程中,学生将学习播音学、新闻传播学、中国语言文学、哲学美学、艺术学等多种相关学科知识。根据培养方向和本校特色,高校还会设立其他的必修课程,比如体育节目主播方向会学习体育赛事的相关知识,双语主播方向的课程则会着重练习外语听说能力。

  由于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特殊性,高校一般都对考生的身体条件有所要求。尤其是要求发音器官无疾病,无色盲,无夜盲,五官端正。另外各高校对考生的身高也有不同要求,如中国传媒大学要求男生身高一般不低于1.75米,女生身高一般不低于1.65米;而浙江传媒学院则要求男生身高一般不低于1.70米;女生身高一般不低于1.60米。

  此外,报考本专业的考生更需要关注的是自身条件是否满足专业要求,比如音质、形体、性格、敏感度、语言等。






02





表演专业什么样的学生适合报考?

  全国有132所高校开设表演本科专业。中央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上海戏剧学院、解放军艺术学院、中国戏曲学院、中国传媒大学等高校的表演系(表演学院)比较知名。但不是什么样的人都能当明星。

  洪松江老师同时强调在专业学习过程中,学生将学习表演类、台词类、形体类、声乐类等课程的理论常识、基础技巧训练及创作实践;高年级学生通过戏剧演出、影视剧演出、广播剧演播、形体表演创作、综艺节目及晚会演出与主持等多种方式实行教学。

  表演专业属于艺术类专业,考生除了要参加文化课考试外,更要参加专业考试。目前天津的是校考。各校的校考内容和形式都有一定差别。如北影表演学院2014年招生考试共分初试、复试两个环节。初试的考查内容为:朗诵和即兴表演。复试环节为声乐、形体综合会试,台词、表演综合会试。考试内容在往年考查表演、台词、声乐、形体的基础上增加口试,主要考查学生对艺术、历史、社会常识的了解和掌握。






03





编导专业什么样的学生适合报考?

  决定一个学生是否适合学编导专业的因素大致有几个方面:性格方面、自身条件、兴趣爱好、逻辑能力、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观察力。

  (一、)性格方面。外向型性格的学生是比较适合学影视类专业的,因为外向型性格比较善于交流。在专业学习和考试过程中,交流是至关重要的。本专业的上课形式不同于高中,类似于大学,上课更确切地说是一种学生与老师的交流,老师与学生就某一话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更有的学生感觉,课下与老师交流聊天竟能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考试更是考生与主考老师之间的交流,只有会交流的学生才能将自己学到的东西传递给老师,从而获得老师的赏识与肯定。当然,性格只是一个适合与更适合的问题,它并不能完全否定一个人学习该专业的可能性。性格内向的学生思维缜密,学习起来更专心,勤可补拙!

  (二、)自身条件。相貌好、身材好又多才多艺是对学习影视类专业学生的最高要求,因为在考试过程中会有许多学校有面试和才艺展示,有的有表演的内容,具备以上三点的学生会因此使自己出线的机会大增,然而这样的学生实在太少,如凤毛麟角般。因此具备以上一到两个条件者比较适合学影视类专业。而对于自身条件不好的同学则可以选择避开有面试和才艺展示的学校,一样可以达到效果。

  (三、)兴趣爱好。我在给学生上课的时候,一再给学生强调:要把自己的兴趣爱好放到影视上来,学习任何专业都是需要努力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有了兴趣才有可能深入学习。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一个人如果从思维根源和内心深处对某一事物产生排斥,那么他对这种事物的了解可能会费很大的周折,甚至永远不会了解。我们学习这个专业的目的是为了考大学,但学习一味在这种功利性目的下学习会丧失动力。因此,喜爱看电影、看电视的学生比较适合学习该专业。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第一感觉。

  (四、)逻辑、语言和思维能力。有了第一感觉仅仅只能算是入了门,重要的是逻辑、语言和思维能力。在写作练习上,这三种能力尤其重要。比如评论的写作考察的就是逻辑能力:总-分-总的分析—归纳能力和因果逻辑能力。有的学生可能心里什么都明白,但不会写出来,也不会说给别人听,这就说明他的语言组织能力不强,有待于提高。至于思维能力,其实就是看学生有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比如,现在网络视频深受广大网民的喜爱,或许你也十分喜爱。如果你能考虑一下你喜爱的原因并总结出一、二、三来,就说明你有很强的思维能力;如果不喜欢,亦然。这三个能力才是决定一个学生是否适合学影视类专业的关键。

  (五、)观察力。人是社会中的人,对于影视类专业的学习更应该持续保持对社会的关注。许多同学在考试过程中抱怨题目无从下笔,其实如果他们关注社会就会发现许多故事就发生在身边。只要抓住了一个点,一个细节,就是很好的题材、生活中其实不缺少爱,缺少的是发现。要有一双善于去发现的眼睛。


微信图片_20200919134805.jpg


求上得中,求中得下。


       教育不仅仅是投资,而是沟通,是理解,是信任,是鼓励。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教育上进行着探索和革新,这是一项永无止境的事业,很多时候也很难评判某种教育方式到底是否正确。而在当代的中国,不得不承认我们在教育上面存在很大的问题,包括以家长为主体的家庭教育,有严重的缺失。


孩子学习成绩不理想,对学习缺乏热情,很多家长将原因归咎于孩子是否“聪明”和是否努力上。在我看来,事实并非如此。


想必很多家长都有类似的经历:孩子小时候会追问一些令家长感到尴尬,或者难以正面回答的问题。比如“天上有多少星星”“我是怎么生出来的”“电视剧里的人为什么要亲嘴”“为什么不能让没有家的小朋友住在我们家“诸如此类。有的妈妈会说,问你爸去。大部分的家长可能不会严肃认真地对待孩子这类”幼稚“的问题,用某些玩笑般的回答草草应付。然而,孩子们在经历了无数次”答非所问“甚至来自于家长的批评之后,逐渐地也就不再提问。


其实这是一种对孩子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极大的伤害。


当孩子进入学校,就会在诸多科目的学习中不再抱有好奇,习惯了以家长传输的”不求甚解“的方式去对待它们,学习成绩不好也就不足为奇了。


那么作为家长,究竟该如何正确地引导孩子进行学习,当孩子面临一些重要的问题时又该怎么做?在这里,我以我所熟悉的艺考生为例,谈谈我的看法。



1.你不是这块料?


很多学生想考中央美术学院、中央音乐学院、中国传媒大学这种国内一流的艺术类院校,而有相当一部分的家长,第一反应就是,就凭你?你是这块料吗?


包括有些家长,在孩子已经开始学习专业之后,仍然不断地质疑:他(她)哪有这个能力?又没什么基础,还自以为是,肯定考不上吧?听说这种学校黑幕很多,没有关系怎么可能考得上?一年才招那么点人,能轮到我们?


在这几年的教学实践和观察中,我逐渐发现,其实家长们普遍地对自己的孩子缺乏信心。有两个很重要的原因,第一,家长们对孩子所学的专业并不了解,不清楚这类专业的考试对学生的要求是什么;第二,家长们过度地以成人的思维来考量教育的命题,存在某种犬儒主义的思想,将自我的不自信和对社会的不信任转嫁到了孩子身上。


其实,孩子们的潜力是无穷的,只要他们开始认真从事他们感兴趣的事情,大多都能有相当惊人的进步。像我们小五班,有些同学刚来的时候几乎毫无专业基础可言,文章也写得惨不忍睹。但是在合理的批评、鼓励下,他们一点点在付出,最后呈现出来的状态即便和目标尚有距离,但已经有十分难得的突破。在这个过程中,时常还有不小的惊喜,在他们的某些作业中,能够看出他们逐渐具备了更好的认识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究竟是不是这块料,答案往往不是像家长想象的那么简单。玩泥巴长大的孩子兴许能成为优秀的雕塑家,偷偷看漫画的女孩可能会是未来成功的影视工作者,曾经逃学、打架的不良少年没准真能成为正直负责的大学老师。




2.家长是投资方?


随着大家的物质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很多家庭的经济情况已经比较不错,这时候很多家长就会有一种教育是投资的概念。于是,在选择专业和辅导机构的时候,出现了一种近几年很普遍的”贵的就是好的“的倾向。虽然学费属于孩子的教育成本,但是帮助孩子选择一个最好、最适合他们的培训班才是关键。


在电影行业中,确定投资后甩手不管的行为已经很少了,而家长也不应该仅仅是掏钱,还要对后续的学习负责。


真正好的教育资源往往不是最贵的,当然,特别低廉的价格背后也很难有真材实料。首先不应该把注意力放在价格上,而是教育最重要的因素上:师资。遗憾的是,隔行如隔山,大多数家长对于各类培训班宣传的师资是缺乏分辨能力的。很多机构打着高校教授、电视台在职老师、名校考官等旗号进行宣传,然而,这类宣传往往都是挂羊头卖狗肉的误导性信息。


第一,高校里面在职的老师是不允许去培训机构教课的,尤其是与本校招生有利害关系的艺考机构。那些所谓教授,多半已经年迈退休,大学返聘尚要考量再三,怎会轻易去商业性那么强的机构任教?即便是某几位“吃得开”的退休教授,因为被各种机构挂名,在外的名声也早已尽毁。并且,他们最多是去机构里露个面,因为过高的出场费,也不会长期教课,所谓的“教学顾问”“名誉教授”等头衔更是虚设。


第二,电视台在职人员并不是专业老师,与机构的合作不过是想方设法“套现”的行为。真正能够对学生有帮助的,是熟悉专业教学与考试流程,能够对学生负责的老师。这类打着电视台旗号的老师,很多人的学历不过是二、三流院校的本科,冠以再多头衔,镶上再多金边,也是无助于其专业教学水平的。


第三,声称有“考官”的机构可以直接定性为虚假宣传与无良机构。我们都知道,高考的出题人有严格的保密措施和行为约束,以避免其因各种利害关系而泄题。那么在艺术类的专业考试上也是一样。真正涉及到核心领域的考官老师,是不能够利用其特殊身份而进行商业盈利的。


家长作为承担学生学费的“客户”和“出资方”,很容易被各种宣传误导和蒙蔽,尤其是那些心术不正的机构和老师,有一套专门哄骗家长的方法, 能够很快地攻破家长的心理防线,把家长拿下,美其名曰“促单”。教育投资不同于其他,家长作为投资者也需要保持万分的清醒和理智。




3.如何选择最优的学习方式?


现在的学生独立意识越来越强,很多时候他们自己的判断和选择是更有针对性的。我曾经见过无数学生,都是自己来找学习的机构和老师,他们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能够在众多选择当中作出对比和选择。包括为家长省钱寻求最高性价比的心理,很多学生都有。


那么家长在这方面就应该多听听孩子自己的想法,多让他们来参与到关乎自己未来的决策当中。信任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就是他们的这类准备工作其实就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过程。


当然也有很多学生自己没有主见,或者没有多余的时间,全凭家长的意志说了算。这时候,更多的重担就落在了对某个专业领域所知甚少的家长身上。有的家长能够为了孩子学专业,选专业老师专门列出孩子的曲单、书单,将孩子写作的文章一字一句打在手机上发给老师点评,这样的家长可谓是身体力行,真正对孩子的学习和教育负责。


最优的学习方式,一定是真正适合特定学生的方式。有很多往年的经验可以作为参考,但是不一定适合,有一些成绩看起来很不错,但是学生未必能达到同样的效果。对于学生而言,在艺术类专业的学习上,更好的方式还是“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不同的基础和其他情况,制定适合他的学习计划,这才是关键。



4.打击还是鼓励?


中国的家长很喜欢使用激将法,尤其喜欢当着孩子的面打击他们的自信心。我要说的是,无论在什么阶段,鼓励才是家长最正确的做法。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必然会受到各类打击,经受住老师的批评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而批评不是目的,批评是指出他们的问题,为促使他们进步。这个时候家长再去浇冷水,说些消极的话,只能让学生倍感受挫,伤害他们的积极性,同时疏远家长和他们的关系。


很多家长找到我问过学生的学习情况,我会如实汇报,无论情况多么不理想,最后我都会告诉家长,家长要做的,主要还是鼓励。批评的事情,就留给老师来做。因为家长贸然批评孩子,他们会认为你根本不懂,你不信任他们,反而搞得心情不佳。而老师在具体的问题上提出批评意见,学生更容易接受,老师也能够及时得到批评之后的反馈,进一步作出新的引导。


所以说,站在家长的立场上,哪怕对孩子忧心焦虑,也不要轻易地去批评他们,而要更多地去鼓励,支持他们作出更多努力。 

总之 支持和陪伴是孩子成长的最好动力。



1693806696816753.png

客服中心
联系方式
15657118583
- 洪老师
微信咨询
技术支持: 云畅网站建设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