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导演艺考 >>编导影评 >> 《阿凡达》编导专业艺术高考影片分析
详细内容

《阿凡达》编导专业艺术高考影片分析

当看到阿凡达驾驭伊卡兰(迅雷翼兽)和奈特莉飞翔在悬浮山之间时,我的心也跟着他们一起飞翔!
  第二次看《阿凡达》,泪流满面。
  当看到纳威人的家园树被导弹击中、爆炸,然后在一片火海中断裂倒塌时忍不住泪流满面!那一刻家园被毁的切肤之痛涌上心头,脑海里浮现出的是圆明园被英法联军焚毁的情景……
  从没想过一部科幻影片会给我带来如此大的视觉心理享受,也经受了如此巨大的心理冲击,最后能回归自然,必须承认,这部我不惜看了三次的《阿凡达》是我看过最好的电影之一。
  影片的故事发生在一个被称为潘多拉的星球。为什么起名叫“潘多拉”?因为这里的空气对于地球人是致命的,而且地表大部分被热带雨林覆盖,毒虫猛兽出没其间且凶猛异常,而土著的纳威人总是用有毒弓箭对付地球人,这似乎是一个蛮荒的星球,一片既不友善、也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土地。
  第一次来到这样一片土地上的阿凡达,首先就经历了被怪兽恐吓,接着被食人怪兽狂追的恐怖时光,然后又经历了夜晚被野兽围困差点丧命的危险一刻,幸好纳威人酋长的女儿奈特莉及时出手相救,他才不至于命丧丛林。但这个遭遇恰恰给了阿凡达融入纳威人部落的机会。纳威人没有杀他,反而让奈特莉担任他的教练,让他学习纳威人的生活和语言。这个经历改变了阿凡达的思想,使其很快对这片土地有了新的看法。阿凡达在学习的工程中很快发现了潘多拉星球独特的自然地理和迷人景观,对于他来说,这个植被茂密、被森林覆盖的星球就象史前的地球。生活在这里的纳威人和森林的动植物之间有着神秘的联系,他们拥有和自然沟通的能力。他们按照爱娃的意志行事,而爱娃就是他们的圣树——灵魂之树,圣树的种子树精灵象海中的水母一样四处飘逸。潘多拉星球的夜晚比白天更加迷人——到处是闪闪发光的植物、昆虫,圣树的枝条闪着迷人的光芒象柳枝一样随风飘扬,水中也生长着发光的植物。在这里,自然是有灵性的。阿凡达和奈特莉穿行其中,脚踏之处就象先知的脚步一样闪亮,他们走在森林里,越过树林,跨过藤蔓,跃过溪水,恍若伊甸园里的亚当和夏娃。这是个什么样的地方?这里就象伊甸园!人类梦想中的天堂!
  不仅如此,这里还是一个可以和自然沟通的地方。影片里有一个非常有寓意的情节,就是当纳威人用头发和圣树的枝条、和六条腿的重铠马、和伊卡兰(迅雷翼兽)相连,就可以与这些生物进行心灵沟通,就可以听到来自祖先的声音,可以把自己的意志传达给这些生物。在阿凡达成为了纳威人的武士后,奈特莉带领他去寻找自己的伊卡兰(迅雷翼兽),通过那些奇迹般的悬浮山(哈利路亚山)到达伊卡兰生活的绝壁,在那里阿凡达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伊卡兰,并把自己的头发与之相连,达到心灵相通,之后他成功地驾驭伊卡兰在天上翱翔,与奈特莉比翼齐飞,那一刻我们的心也跟着一起飞翔!我们真正地感觉到了《庄子》里说的“乘物游心”的境界!伊卡兰就像是鲲鹏,驾鲲鹏遨游九霄,水击三千扶摇九万,这是什么意象?这就是——“天人合一”!
  中国文化和哲学有一个至高的境界——天人合一,这是中国文化最基本的基因,但是,这个观念对普通人来说显得深奥抽象,但是《阿凡达》找到了一个具体的艺术形象对这一观念进行诠释。
  相信每个人看到这里都有舒心畅快的感觉,这种感觉我只在看《阿甘正传》时有过,那种自由、轻松,摆脱了人生桎梏后的感觉让人飘然欲仙……阿凡达的感受和我们也是一样的,他在潘多拉的丛林里找到了自己,找到了爱的寄托,对于他来说,潘多拉的世界是真实的,而地球人类的世界却和他的身体一样是残疾的,他决定要不惜一切保护纳威人,保护潘多拉星球。
  然而地球人类继续对潘多拉星球进行着掠夺,他们不顾阿凡达和科学家们的反对,用导弹炸毁了纳威人的家园树,逼迫纳威人背井离乡,同时迫使阿凡达离开纳威人的世界。于是阿凡达决定与纳威人一起反抗地球人的行径……
  影片以后的故事已经不重要了,然而看片后的思考却一直在继续。
  人类已经习惯把自己和自然分开,所以才在自然二字后加上一个“界”,仿佛人和自然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我们曾经提过的口号——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仿佛说明我们人类和自然是不同的。今天,在我们的文明程度越来越高,生活的城市越来越大的时候,我们离自然已经越来越远了,这和我们的文明基因已经相去非常遥远了。其实在所有古老的文明中,人和自然都是统一体,人是自然之子,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的思维观念和行为都受自然的约束。影片中阿凡达经过奈特莉的训练,终于熟练掌握了使用弓箭射杀野兽,并在射杀后对着死去的野兽说出的那些话——“你的灵魂交给爱娃,身体留给纳威人”,我立刻想起了多年前一部获得亚洲广播电视联盟大奖的中国纪录片《最后的山神》,那位鄂温克族猎手每次进山狩猎前都要对刻在树上的山神顶礼膜拜,祈求山神能够保佑狩猎成功。这其实就是古今中外人类对自然都怀有的一种最真实、最质朴的情感——敬畏和感激,这两种情感包含在所有伟大的人类文明中,成为文明的起源。古埃及人把尼罗河中几乎所有的动物都敬为神明,因为尼罗河给他们带来了知识和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灾难和恐惧,所以埃及人才建了那么多神庙祭祀尼罗河里的神灵,才在他们的象形文字里加入了那么多的动物图案,而且,埃及人从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激中创造了宗教,这成为古埃及文明的源头。中国的文化也是如此,中国最古老的经典、被尊为“群经之首,群经之始”的《易经》,描述的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在这个点上,中西文化得到了高度统一。但是今天,在这个工业文明创造的仿佛大同的世界里,这些情感都消失了,拥有空前发达科技的人类感觉自己拥有了战胜一切的能力,可以对自然为所欲为,于是,森林被砍伐,植被被破坏,动物被杀死,人类肆意向自然索取,并把垃圾废气废水倾泻给自然,在心理上却丝毫没有感激,更忘记了敬畏。然而,遗忘是可怕的。当地震、火山、海啸这些自然的惩罚来到我们面前时,我们才感受到了自然的强大和不可战胜。其实,在自然面前,人类远不是对手,气候变暖,冰山融化,海平面升高,地震,火山,海啸,洪水这些大自然的灾害哪一样不是人类最惧怕的?这里边又有哪一样是人力可以战胜的?同是好莱坞大片的《2012》描绘的情景难道只是一个寓言吗? 
  在潘多拉星球,这个天堂般的地方,人类为了所谓价值连城的超导矿石,不惜对纳威人发射导弹和燃烧弹!在地球人眼里,纳威人是野蛮落后的,自己是文明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干的勾当。是的,当年的英法联军侵略大清王朝开枪开炮的时候,不也认为中国人是野蛮人吗?同样的事情可以发生在西方,也可以发生在东方。但是,维克多·雨果是怎么评价的英法联军焚毁圆明园的——“一天,两个强盗闯入圆明园,一个掠夺,一个纵火……伟大的功勋,喜人的收获。一个胜利者装满了身上所有的口袋,另一个见了,也把一个个保险箱装满……”,就象阿凡达的台词说的——“这是强盗!为了把别人的东西据为己有,就把他说成是敌人!”这是什么?这其实就是 “潘多拉魔盒”里装着的东西——贪婪,嫉妒,仇恨……
  看到这里,我们应该明白这位导演的意图了。他把男主角塑造成一个残疾人,把那颗天堂般的星球起名叫潘多拉,以及他设计的纳威人和那些树、马以及伊卡兰的沟通方式,都是他头脑中的一个理念在支配,那就是对人性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影视作品要反映的内容永远是人性,《阿凡达》也不例外。自古以来,东西方关于人性是善还是恶的争论从来都没有停息过,这个问题直到今天也没有一个确切的说法,但它又是一切人类文明的源头。我们从文学作品影视作品以及生活中感受到的是,人性其实从来都是善与恶的矛盾统一体,没有绝对的善,也没有绝对的恶,善与恶就象阴阳二级一样是统一于人性上的,并且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影片中阿凡达和女科学家Grace等表现出来的是人性中善的一面,而那位脸上有三道疤痕的将军身上所体现的正是人性中的恶,邪不压正,人类的良知永远会战胜邪恶,人类思想就在善与恶的对立统一中走向成熟。《阿凡达》所表现的正是人性的成熟,良知的胜利。
  《阿凡达》动用了好莱坞最新的电脑技术,以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出了精美绝伦超乎想象的视觉效果,这是这部电影非常潮流新奇的特点,但它所反映的精神内涵却是人类最基本的,那就是人类应该怎样对待自然,怎样对待不同的文化。
  大家对纳威人的首领肯定有印象,他的长相就象一个印第安部落酋长。其实,如果我们把纳威人换成印第安人,那么《阿凡达》所描述的就是200多年前发生在美国的真实故事,或者说是发生在非洲、亚洲、美洲的任何一个地方的真实故事,那些我们认为蒙昧的、野蛮的文明其实是距离自然最近的,但是我们却把这一切抛到脑后,于是,在今天这个世界上,大片的森林被砍伐,大量的物种灭绝,古老的文明消失,地球变暖,海平面升高,地质灾害频发,这些灾难其实都是人类肆意破坏自然,毫无感激和敬畏之情地向大自然索取的结果。如果我们再不懂得行动起来,保护森林海洋,不懂得尊重和敬畏自然以及那些不同类型的文化,那么,我们引以为豪的工业文明就真的有一天会面临电影《2012》所描述的境地,那时,自然的惩罚将是人类不可想象的!我想,这应该就是这部科幻电影的现实意义吧。

1693806696816753.png

客服中心
联系方式
15657118583
- 洪老师
微信咨询
技术支持: 云畅网站建设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