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导演艺考 >>编导影评 >> 影评电影《活着》
详细内容

影评电影《活着》

那是一个深夜,万籁俱寂,窗外偶尔传来树叶翻动的声音,让我有一种世界上似乎只剩下了自己一个人的错觉。我抱着一本暗红色的《活着》,静静的,聆听福贵讲述他跌宕曲折的命运。他平实的语调,让我简简单单的就相信福贵命运中一切的不寻常,却都顺理成章的发生了。他娓娓讲述着一个时代个人的命运,讲述的语调里,没有一丝一毫的愤怒,像是一种对命运的妥协。当我翻完书的最后一页,愤怒被悲哀丝丝的耗尽。

微信公众号浙江艺考网


黄昏正在转瞬即逝,黑夜从天而降,自然界的一切一如最初的更迭。也许,对于这个世界来说,福贵的存在太过于渺小,而对于福贵来说,他苦难生活中承受的痛苦,却是一种平常。

微信公众号浙江艺考网


《活着》的影片是在语文课上和同学们一起看的。张艺谋导演的电影作品基本上还原了余华文学作品的本身,虽然电影对小说的情节做了些许改编,但是却不影响整个故事的框架。这部片子的成功,一部分来自于小说原著中成功的情节,但是演员和导演的心血仍然占着重要的比重。葛优,九曲十八转的眼神,额头上隐隐若现的青脉。一个流里流气的少爷,一个认命本分的农民,他的存在,就是福贵的存在。巩俐的出现,惊艳了时光,我记得那时整个教室里出现了低低的惊叹声。没错我是喜欢巩俐的,尤其是在前几个星期看了《归来》之后更甚,而片子里的家珍,就是一个活脱活现的家珍,巩俐骨子里的家珍。

微信公众号浙江艺考网


张艺谋的片子,则是一种“中国好电影”的代名词,而这部《活着》,的确又是一部绝好的片子!

微信公众号浙江艺考网


福贵——社会缩影

无论是故事,还是小说,所有的叙述都是第三人称。总让观看者觉得福贵是一个苦难生活中的幸存者。他讲述的一切,就是他的生活,是他生活的感触,生活的背景,生活的社会。这种讲述,还原了福贵生活最真实的样子。

微信公众号浙江艺考网


电影里,福贵丝绸白衫,黝黑精瘦的面庞,无论是他用细长的手臂摇头晃脑的摇着“色子”的得意,还是趴在一个胖女人身上被背回家的熊样,一个旧社会游手好闲少爷的形象被跃然而出,这同时也颠覆了我对封建少爷“肥头大耳”的形象认识。而他穿着一身军大衣在战场上奔跑着躲避炸弹的时候,我忽然觉得,原来命运又是这样的身不由己。

微信公众号浙江艺考网


福贵作为那个时代的代表,一部小说,一部电影传达的一个主角,他的生活经历了旧时的封建,经历了抗日战争,经历了大跃进,经历了文革。然而福贵作为没落地主阶级,他的身份却始终没有摆脱农民底色。他的生命历程综合了各种人的经历,从而组合成了他卑微的命运。所以,这应该不单单是福贵的命运,在某种意义上说,福贵的命运象是一面镜子,折射出中国在一个特殊年代里各种小人物的普遍印记。

微信公众号浙江艺考网


电影里,福贵家前的那一条街,无数次的被镜头一带而过,静下心来,竟然有一种落泪的冲动,那一条街见证了徐家少爷的成长,也见证了徐家少爷的败落。这条街见证了福贵的勤劳与无奈,快乐与悲哀。也见证了一个又一个时代的高潮与低谷。街道万古不变的存在着,让人确确实实有一种“物是人非”的感受。

微信公众号浙江艺考网


皮影——人生如戏

电影相对小说来说,明显多了一样东西—-皮影。

微信公众号浙江艺考网


只是为何是皮影?首先便是一条线索。皮影作为一条很重要的线索出现在电影里,同时它也成为了这部电影本身的一个重要脉络,对于福贵的生命有着不可分割的意义。而我却不清楚,为什么导演会把镜头一次次的转向皮影,那光与影的交错,是否代表隐喻着什么。

微信公众号浙江艺考网


或许皮影也代表了一类文化符号。皮影戏在这片子里是一种关于艺术与传统的象征,是人类生存中较高层次的需要。最初的时候,皮影出现在赌场,福贵在一群人面前唱了一次皮影,皮影是一种纯粹的艺术追求;到后来他败了家后,龙二便将皮影借给了福贵,此时,皮影对于福贵来说既是艺术,又是谋生的手段;到文革的时候,关系就更为微妙了,那既是他的“干革命”的本钱,又是他需巧妙地保护以免于被扼杀毁灭的“传统四旧”,这反映了民间生命力、普通人在动荡中的生命力;后来皮影在文革中被烧了,但在片子最后,我发现那箱子还在,只是变成了装小鸡。留了下来的箱子虽在电影中一闪而过,却向人传达了一种信息,那就是人生有苦难有不幸,但也有乐观有韧性。皮影就如同福贵的一生,波折不断,有的东西被摧毁,但总有东西留下来了。小鸡是新生命的象征,箱子曾经装过代表艺术的皮影戏道具,如今又装载着新生命,这就使艺术、传统与新生命有着相通与联系,而“活着”的意义又有了更深远的内涵。

微信公众号浙江艺考网


当然,皮影还给我一种人生如梦的感觉。徐家的房子落在了龙二手中,龙二的皮影落在了福贵手里。而这一梦,却让两个人的命运也做了交换。龙二成了地主,成了福贵的“替死鬼”可以说这就是命,也可以说,人生如戏。

微信公众号浙江艺考网


时代——苟延残喘

记得当时电影里出现郭涛的时候,班里的同学都笑了,只记得了郭涛对着石头的大眼瞪小眼,电影里看到的年轻的郭涛,不由得裂开了嘴。郭涛演的是春生。电影里对这个人的结局也是进行了不小的改编。从有庆的死,到春生消失在那一条贴满大字报冗长的街道,我坐在位子上无数次的将春生前前后后的脸进行重叠。屏幕上是风把大字报吹的簌簌作响。

微信公众号浙江艺考网


这是春生的文革时代。而凤霞也正是间接的死于文革。

微信公众号浙江艺考网


我总觉的导演对文革有着一种独到的见解。他的目光不仅仅是放在了书里写到的一系列的迫害影响,他在对于凤霞和二喜上也下了一点功夫。有一个片段让我印象特别深刻,那就是家珍和福贵在布料店的时候,有人传来二喜带着一帮人去福贵家拆家。而福贵和家珍虽然半信半疑,但是却不难发现,在这个社会上,信任的比重占得太浅太轻。

微信公众号浙江艺考网


凤霞生产,医院里的护士经验不足,而从牛棚带来的王教授正因为三天没吃饭而饿着两眼昏花,在吃掉7个馒头后便撑着不能说话。凤霞正好此刻血崩。

微信公众号浙江艺考网


也许电影和小说就是需要给人带来一种震撼。而这种震撼也正是来自矛盾,来自冲突。

微信公众号浙江艺考网


结尾——许是希望

电影和小说的结局不同。小说的结局是一个巅峰,无法超越。而我却觉得,电影的结局,似乎更符合中国人的某种期盼。

微信公众号浙江艺考网


家珍还在,二喜还在,凤霞的孩子还在。他们都陪伴在福贵身旁。最后的结尾便是4个人围在一起其乐融融的吃着饺子。这是一种希望的代表。也许,这个时代给予的印记太过于深刻,但是至少,还有希望。

微信公众号浙江艺考网


人,总是会在一些特定的时刻思考,自己究竟是为了什么而活着?正确的答案总是这样告诉我们,人不是为了金钱,荣誉等一切身外之物而活着,人是为自己而活着,人是为了活着而活着。而怎样活,却是另一个问题,也许,在你活着的世界里,会充斥着仇恨,但最终发现,这本来就是你生命无法分割的一部分,是你无法埋怨的痛苦。也许你活着的世界里,会充满希望,但或许,这些希望会幻化成另一种绝望,从你活着的世界里悄然而去……

微信公众号浙江艺考网


“活着”,是一种苦难中的幸福,是一种绝望中的希望,是一种无聊中的有味。这个词语充满了生命的力量,但不应该是呐喊,而是一个人从心底,因为对生的渴求而演变的一种对生命的妥协与隐忍。

微信公众号浙江艺考网


无论怎样,活着,好好活着。苦?那就学会苦中作乐。因为活着,即使不幸运,也可以哭着微笑。


1693806696816753.png

客服中心
联系方式
15657118583
- 洪老师
微信咨询
技术支持: 云畅网站建设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