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导演艺考 >>编导影评 >> 【影评·三节草】三节草
详细内容

【影评·三节草】三节草

三节草是什么?当看到题目的时候我就有了这个疑问。为什么要起名为三节草?导演的拍摄目的是什么?这些问题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却始终没有完全理解。也许没有经历就不会体会,也就不会有感同身受。

微信公众号浙江艺考网



       影片讲述了一位汉族姑娘16岁被嫁到摩梭族部落,当起了压寨夫人,为赖保成生儿育女,远离他乡54年。然而在时隔这么多年之后,她终于有机会又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故乡,当她看到繁华的城市时,却百感交集,她已经不可能再重新融入到这个城市中了。这段经历听起来难以置信,但却真实的发生了,而《三节草》就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段传奇经历。
       何为三节草?也许世界上根本不存在这一生物,更多的是把它抽象化,来指代人生充满不定数,映射了此片女主人公,也就是讲述者肖淑明的一生。人如三节草,不知哪节好。本是风华正茂的汉族女子肖淑明从成都走进泸沽湖,风华正茂的孙女拉珠从泸沽湖走进成都。隔代人的命运在这里好像进入了轮回。两代人一样的转变但却不一样的命运。正如肖淑明所说的“54年前我走进泸沽湖,54年后拉珠走出泸沽湖,这就是人的命。”是为了不让自己的孙女拉珠和自己一样永远呆在这里,而竭尽全力的让拉珠走出去,这似乎就是一种轮回,都是年轻时离开故乡,肖淑明16岁离开成都定居在摩梭族,而拉珠在20左右时离开摩梭族前往成都。其实如果仔细想,两条主线的性质在本质上是完全相同的,命运的轮回。而经得住这54年的寂寞,这需要极其强大的心理,学会忍受。余华说,活着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忍受现实给予你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据说隶属于云南的泸沽湖另一岸的摩梭“女王”在70年代就投湖自尽了,肖老人家还倔强的活着,而且是乐观健康地活着,老人家性格开朗,爱讲话,善交际,无论是游刃有余地对某公司副总说着的客套话和场面话,还是热乎乎的对乡里乡亲说着的问候话,都能看得出来。这就是一种面对生活的态度,对自己的一种强大的责任,可以说肖淑明是一位内心十分坚强的女人,也由此映射了《三节草》的主题。
       此片的女主人公,也就是讲述者肖淑明的出场极具神秘感,可以说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在一片黑暗之中慢慢走近人们的视野,并且用自然声,让肖淑明自述经历,用质朴的声音来讲述质朴的故事,这种真实性正是纪录片应有的特点。这种真实将老人的性格展现的淋漓尽致。老人说,酸辣甜麻苦,喜怒哀乐愁,我这一生都有了,一言难尽,罄竹难书,我这一生说起来是又可怜又可恨,回忆起来痛心极点,咋个整,只要看着儿女名下。苦也好,造孽也好,没得吃也好,没得穿也好,没得用也好,无法,就在这里一辈子。总而言之喇宝成把我害在这里,我这一生就融化在泸沽湖水里头了……这似乎是老人对现实的无奈,也是对自己一生的感慨,“我这一生就融化在泸沽湖水里头了”这句话老人重复了好几次,越是说的多,就越能表现老人对爱情的忠贞以及对子女的责任,这就是一种人生的智慧。
       “真实是纪录片的最高原则,影像语言讲故事是纪录片的最高境界。”这是本片导演梁碧波在文章《记录历史——纪录片<三节草>的由来》中提到的一句话。而在本片当中,最大的特色就是用影像语言讲故事。实地拍摄,毫无解说词,也没有特效音响,纯自然的人声,连音乐也是片中孩童及大人们质朴的歌声,一切以实拍实录的影像和声音为基本元素来表现。这是非常难得的,而梁碧波就做到了。为了使该片更为真实,导演运用了大量的长镜头,同时摄影机的移动也是极为节制的,影片中大多数的画面摄影机保持静止,只在必要时才做缓慢的运动。让人的讲述速度与故事发展速度相吻合。同时在开场,肖淑明在刚开始讲述时,四周一片黑暗,只在人物脸上打光,并且是一种柔光,让人不觉得刺眼,非常舒服,显得十分宁静,体现出一种静态美。
       总而言之,《三节草》的拍摄,内容,技巧都非常好的烘托出了主题,给人的感觉非常真实,这是本片的一大特点。“人生如三节草,不知哪节好。”这句话贯穿整个纪录片,也许要经历很多我们才能更深刻的理解这句话的意义,现在的我们还不能参悟很多,毕竟我们的人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走走看看自然也会领悟到一些道理。虽然有时会无奈,但也要学着坚强。


1693806696816753.png

客服中心
联系方式
15657118583
- 洪老师
微信咨询
技术支持: 云畅网站建设 | 管理登录
seo seo